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审计资讯 >

地方债审计结果将择机公布


审计署对地方债规模公布并未如预期在10月底揭晓。相比2010年底审计署公布的10万亿元,此前有机构预言地方债的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且债务评级也较之前有下降趋势。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审计署对地方债审计工作已经结束,结果将择机公布。“目前从审计结果看,地方债规模并未如机构预测那么大,总体看债务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上述人士称。

  重点关注2012年债务

  地方债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融资渠道有银行贷款和融资平台两种,而此次审计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地方政府通过银行贷款举债的部分。

  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接近3.85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78.07%,以此计算,地方政府在银行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具体的工作主要是财政部预算司来操作,因为地方债形成最多是在2011~2012年期间,因此,对地方债务的银行贷款部分的对账内容,大部分截至时间也是在2012年底。”一位消息人士称。

  审计署公布数据显示,从2011年审计的截至2010年的偿债年度分布看,2011~2012年按期应偿还41.66%的债务。从第二次审计来看,54%的债务是在2010年之前形成,将近一半的债务在2011~2012年间形成,其中2012年形成更多。而2011~2012年的地方政府投资增速已在持续下滑。这表明发生了大量的借新还旧和贷款展期,尤其是2012年,风险在后延。这也成为财政部此次测算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债务风险可控?

  其实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测算,各机构纷纷公布自己的结果。以财政部为例,2010年初,财政部就已开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工作,当时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央行、银监会联合签发《融资平台债务清理核实情况表的通知》,部署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

  测算结果主要有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和预算司提供,然而,由于口径不一样,财政部统计的数据跟银监会的差距较大,也因此,数据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对于财政部上次测算规模,国家审计署网站曾撰文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口径滞后于债务形式多元化发展趋势,财政部对政府债务的统计仅仅是针对政府的直接债务和担保债务,对于BT(建设-移交模式)或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融资并没有定义,也未将发行信托产品和债券单独列出,造成政府对总的债务规模不够清楚,无法进行有效调控。

  这似乎成为地方债规模难以计算的一个原因。不过,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此次对地方债规模的审计应该算是比较全面的一次。目前来看,地方债的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更新时间2022-03-13 11:21:30【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400881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