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公开推三阻四 公众关注岂容蒙混
今年3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之后又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然而,在90多家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数据后,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公开却没有跟上步伐。(《经济参考报》9月15日)
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是打造透明政府的必然,然而地方政府总会找到各种理由拒绝或者拖延。让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历来讲究中央权威,讲究令行禁止“上行下效”的国度里,为何频频出现像这样执行政令大大折扣的情况。其中缘由,是上面操之过急,还是下面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存在着较大的执行阻力?一味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宏大哲学命题来为看似一脸委屈的地方政府解释个中缘由,实在难以让人心服口服。中央与地方的这种现实情况,或许又是政治学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政府的各种行政行为中,随着经济发展而节节攀升的“三公”经费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国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后,民主意识渐渐觉醒的人们不再满足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巨贪上。在现实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公平正义一再被人亵渎、少数人侵占着公共资源、民众的焦虑情绪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人们不自觉地以更加挑剔的眼光看待政府的各种行政行为,毕竟政府掌握着最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三公”经费作为政府履行行政职能,实施各种行政行为的必要物质保障,稍不注意,就会成为少数人的变相福利,自然而然也就会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民众对诸如公车私用、超标准公款接待、公款旅游以及公款私用等现象的激愤也是由来已久。
中央各部门率先向社会公开本部门的“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是一种态度,表明的是一种决心,彰显的是一种魄力和坦诚。这种态度和行为在相关“三公”制度尚未形成,操作程序尚未规范,而民众又普遍渴望知情的情况下显得难能可贵。这种态度和行为是以君子坦荡荡的胸襟,践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行动。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不管你公不公开,民众都关注着,并不是说公开了,老百姓的猜疑和质疑就没有了,只是公开了,工作便主动了,更加有利于政府和民众在相关问题上的沟通与交流。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这样的胸襟和坦诚,也没有这样的魄力和决心。
但是,不管是从哪方面讲,公开“三公”经费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是在目前阶段,公开要求尚未以法律形式确定,公开的范围、标准、程序以及监督问责等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以至于出现各地政府动作不统一的情况。
总而言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正有序行政管理体制,让民众、政府、媒体等共同参与推动公共权力公开透明的运行,绝不是放在嘴边的一句空话,它需要具体的实际行动。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江苏省基本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 (2011-09-14 07:47:08) |
9月5日-11日公开市场输血1000亿资金 (2011-09-09 22:53:04) |
外交部财务司:因涉密不公开“三公”经费 (2011-08-23 09:18:35) |
历时110天92个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公布情况 (2011-08-03 09:01:45) |
三公数据被指过于简单 公开事项应审计 (2011-08-02 17:13:45) |
审计署首次对自身工作绩效进行公开评价 (2011-08-02 09:53:05) |
证监会力促保代勤勉尽责 监管记录上网公开 (2011-08-01 09:38:36) |
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数据被指过于简略 (2011-08-01 09:19:54) |
三公经费不降反升 财政部居首 (2011-07-19 10:44:35) |
财政部出国费占近半三公经费 未公布公车数字 (2011-07-15 10:4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