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四批“科技镇长团”奔赴经济发展第一线
自2008年选派15名高校教授博士,组成首个科技镇长团赴常熟任职以来,我省已连续派出3批共329名教授博士到苏南、苏中23个县(市、区)的242个乡镇任职。他们在基层一线牵线搭桥,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员”,乡镇经济发展的“参谋员”,高校服务地方的“特派员”。
教授当县长、博士当书记,乡镇企业迎来高端“科技服务员”
去年9月,南京理工大学博士梁永顺作为科技镇长团成员,来到江都市担任武坚镇党委副书记。初到武坚的半个月,梁永顺带着小本子把镇上的重点企业跑了个遍。
镇上最大的企业金鑫电器公司,由于核电螺旋管焊接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一直未能找到破解难题的路径。梁永顺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母校王克鸿教授,请他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几番接洽后,王教授与金鑫电器签订了1000万元技术合作协议,并成功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仅这一项技术,就能为企业每年带来10个亿的销售收入。老总汤金根感慨道:盼了十年跑了十年的难题,被“科技镇长团”一周解决!
“十年难题一周解决”的奥秘,在于每个科技镇长团成员身后,都有一个学科、一所高校甚至几所高校雄厚的创新资源。教授博士们穿针引线,推动这些资源与地方企业的资本、产业优势紧密结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据统计,3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共走访企业27109家次,受邀到地方的专家学者17958人次,累计签订合同2167份,合同金额33亿元。
科教资源直通基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加速
“教授书记”、“博士镇长”来到乡镇后,参与制定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科技人才工程,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思路,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科技人才工作的得力参谋和助手。
常熟大学科技园原本是一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围绕园区建设,常熟市科技镇长团主动出谋划策,提出“多校一园”和“市场为导向、产业为基础、高校为依托、政府为推动”的独创模式,使园区以优异成绩通过两部委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绩效考核,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入驻创新创业项目130余个,大学研究院8家。
像常熟这样,通过大学科技园等类似载体,推动高校与地方政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效互动,进而推动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江苏特有的创新模式。去年在浦口区挂牌成立的南京膜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园,有望成为全国高端的新材料研发基地和最大的膜产业基地。江阴市已获批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此外,“相城国家级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太仓“健雄联合研究院”、“(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常熟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创新载体也纷纷建立。这就为江苏乡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科技镇长团还帮助地方、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组织开展技术咨询和项目开发,并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目前,科技镇长团派驻县市的618家企业,已与全国高校1194名教授博士正式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
校地互助互促,推动高校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镇长团的制度设计,一方面把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在一线,另一方面也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和项目支持,促进了高校学科水平、科研能力的提升。”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德明说。
校地合作模式还吸引了外地高校加盟。仅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就向江苏选派了28名科技镇长团成员,其中5名当团长,近几年达成科研合作经费2.5亿元。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张洪涛说,通过科技镇长团建立联系后,苏州、无锡、常州、泰州、镇江以及昆山市的党政代表团先后访问该校,积极推动校地合作向纵深发展。仅昆山一地,就与哈工大签订了共建“高层次人才工作站”柔性引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基地”、“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等多项校地共赢项目。
据统计,3年间,选派科技镇长团的23个县数千家企业与省内外100多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昆山市每个乡镇都与一所或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其中,与南京大学、哈工大等建立“千人计划工作站”,成立平板显示、感知技术、小核酸等三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功引进5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